一對藝術王國里的“野生動物”——葉淺予與孫大石
發(fā)布時間:2012/3/29 15:52:32 來源:轉(zhuǎn)載 瀏覽次 作者:佚名
文/張志忠
在中國當代畫壇,有一對自嘲為“野生動物”的畫家,他們就是著名畫家葉淺予和孫大石。要說起“野生動物”這個詞的由來,還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說起。 1992年9月9日上午,中國畫研究院為本院副院長葉淺予先生舉辦回顧展,開幕式過后,主辦方即為葉先生召開了回顧展座談會,當時在京的許多著名畫家、美術教授、美術評論家和中央美院的學生代表參加了座談會,孫大石做為中國畫研究院元老級畫家,自在被邀請之列。座談會上大家無拘無束,暢所欲言,各抒己見,氣氛十分活躍。當輪到孫大石發(fā)言時,他首先以謙和的口氣自報家門:“自己學畫無師承,更沒有進過美術院校,屬于‘野生派’一類的畫家。”這時,葉先生打斷了孫大石的發(fā)言:“無師承,又沒進過專業(yè)學校的畫家即為‘野生動物’,我也無師承,也未進過專業(yè)學校學習,我和大石先生一樣,也是‘野生動物’,是一對闖進國家最高藝術殿堂里來的‘野生動物’,大家不會把我倆趕出去吧?”全場頓時笑聲一片。這時漫畫家華君武先生說道:“‘野生動物’這個詞比喻的好,越是野生的,生命力越旺盛。”時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的劉勃舒先生笑道:“葉先生和孫先生這對‘野生動物’不是闖來的,而是我們請來的。”大家拍手叫好。孫大石接著說道:“既然大家都承認我和葉先生是藝術王國里的‘野生動物’,那好,我要請人刻一方大一點的‘野生動物’閑章,這可是專利,別人不許刻。”大家又是一笑。會后,孫大石真的請人刻了一方大大的名為‘野生動物’的閑章,在他后來創(chuàng)作的許多作品中,都能看到這方閑章的印跡。從此,‘野生動物’一詞便在畫界傳開了。 葉淺予和孫大石這對‘野生動物’,在個人生活道路上既有相似之處,又有著截然不同之處。 他們都有著坎坷的人生經(jīng)歷。葉淺予經(jīng)歷過多次愛情悲劇,文革中受過七年牢獄之苦,在單人牢房,無人對語,擔心自己會“失語”,便自編小曲唱給自己聽,自編故事模仿廣播電臺每天“播出”。孫大石少年飽經(jīng)磨難,抗戰(zhàn)中九死一生,1949年赴臺不久,即被誣告為“思想左傾”而被關押。在關押中他寫的“悔過書”,成了他質(zhì)問當局、追求真理、棄軍從藝的戰(zhàn)斗檄文和宣言書。 他們都有著一顆強烈的愛國愛鄉(xiāng)之心。葉淺予在京期間,幾乎每年都要回家鄉(xiāng)桐廬看看,并多次表示要在桐廬落葉歸根。1988年他把凝結著六十多年創(chuàng)作心血的精品力作,和收藏的古代現(xiàn)代名家大師的近百幅書畫作品全部捐獻給家鄉(xiāng),在家鄉(xiāng)修建了“葉淺予藝術館”。孫大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放棄了在美國的優(yōu)厚生活條件,毅然回國定居。他在家鄉(xiāng)高唐縣捐資上百萬元修建學校、鋪路搭橋,捐資四十萬元為貧困生和優(yōu)秀生設立獎學金。1995年他把自己創(chuàng)作收藏的書畫精品三百余幅和近百件珍貴文物全部捐給家鄉(xiāng),又和縣政府共同投資修建了“孫大石美術館”。葉先生和孫先生都對錢看得很淡。葉先生曾說:“一個人不能沒有錢,也不能太有錢。沒錢苦惱,錢太多也苦惱,所以我一旦有錢,就想法捐出去。”1978年他平反出獄后,補發(fā)工資三萬元,這在當時絕對是富翁的收入,誰知這筆錢卻引起葉先生的煩惱,有他的一首順口溜為證:“平反冤假錯案,補發(fā)工資三萬,難煞老翁窮漢……”隨即,他把這些錢捐給中央美院做獎學金才了卻自己的煩惱。孫大石為公益事業(yè)、福利事業(yè)和受災群眾捐錢捐物有多少已很難數(shù)清。他常說:“有了錢不為人民做點事,這錢連衛(wèi)生紙也不如……為善不圖報,只求心坦然。” 葉淺予和孫大石在婚姻上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結局。葉先生23歲時,遵循父母之命與富家小姐羅彩云結婚,但兩人各行其道,婚后不久即成名義夫妻(羅在文革中患癌癥服藥自殺)。葉淺予在上海與美專畢業(yè)的女畫家梁白波結為情侶,后來梁白波無法忍受做“小”的恥辱,離葉而去,嫁給一位空軍軍官,后得精神分裂癥,在臺南海邊一間小屋里郁郁而終。1938年葉先生在香港認識了從英國來港的舞蹈家戴愛蓮,兩人很快墜入愛河,不久,由宋慶齡證婚,兩人結為夫妻。1946年,兩人作為美國國務院邀請的中美文化使者,前往美國辦展和演出,啟程前,周恩來夫婦親自為他們送行。與戴愛蓮的結合,是葉先生在舞蹈人物畫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最直接原因。這樁看似很美滿的婚姻,卻好景不長。1950年,葉先生心中的舞蹈女神戴愛蓮與葉分離(2006年,中國舞蹈之母、中國舞蹈家協(xié)會名譽主席戴愛蓮去世,享年九十歲)。1954年,經(jīng)人介紹,葉淺予與電影明星王人美結婚,婚后二人雖然貌合神離三十年,期間爭吵不斷,但總算沒鬧到離婚的地步,1987年王人美去世,葉淺予也因心臟病發(fā)作住院,沒能送王最后一程,后來葉先生寫了六十多行的悼亡詩,來補償心靈的遺憾。葉淺予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,又是有幸的。三位女性藝術家(被華君武先生稱為“霓虹燈下的老婆”)為葉先生帶來的是熾熱的創(chuàng)作激情,極度的失戀痛苦和在藝術創(chuàng)作上的巨大成功。 孫大石在婚姻上是幸福的、美滿的。1944年,他與聰明賢惠美麗的謝從玉女士結婚,直到2009年謝從玉女士去世,兩人從一而終共同生活了六十六年,這在中外畫家中是罕見的。謝女士用自己巨大的奉獻精神,成就了孫先生的藝術事業(yè)。 葉淺予和孫大石這對藝術王國里的“野生動物”,雖然沒有師承、沒有進過專業(yè)學校學習,但都在中國現(xiàn)當代畫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和令人羨慕的藝術地位。 葉淺予在上世紀二十年代,就以漫畫和速寫馳名中國畫界,以長篇漫畫《王先生》、《小陳留京外史》、《天堂記》,奠定了現(xiàn)代漫畫先驅(qū)者的地位,后又以人物舞蹈畫獨樹一幟,稱雄當代畫壇。徐悲鴻、張大千、宗白華等對葉先生的藝術創(chuàng)作分別給予高度評價:“淺予之國畫,如其速寫人物,筆法輕快,動中肯綮”,“淺予之畫,捐棄妍麗,入于神化”,“他的人物舞蹈畫是古典美與現(xiàn)代美的結合”。他沒有受過高等美術教育,但卻創(chuàng)出了一套傳統(tǒng)、生活、創(chuàng)造為一體及臨摹、寫生、創(chuàng)作三結合的完整的高等美術教育體系,成為新中國成立后最早的中央美院教授兼國畫系主任、最早的中國美協(xié)副主席兼秘書長,晚年又被聘為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。 孫大石從藝道路一開始也以漫畫速寫起步,“七七事變”后,投筆從戎參加抗戰(zhàn),但畫興不減。在抗戰(zhàn)時期,他發(fā)表了一些抗戰(zhàn)漫畫,在行軍途中、在戰(zhàn)壕前沿、在敵機轟炸下的防空洞里畫了大量速寫(其作品至今還保留在孫大石美術館)。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,他又棄軍從藝,在臺灣高雄舉辦漫畫展,隨后他放棄漫畫創(chuàng)作,醉心于油畫、水彩和國畫,后來以山水國畫享譽臺島、轟動東瀛(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后,在東京舉辦四次個人展)。1982年,他從美國回國定居,創(chuàng)作了大量山水畫精品,其藝術技法被國內(nèi)眾多著名畫家、美術評論家稱之為“以大手筆寫大河山的大石皴法”,是“二十世紀推動中國畫改革進程的最重要畫家之一,”評價“大石的畫具有陽剛風骨和大氣磅礴之勢,其作畫視點在九天之上,俯視鳥瞰大千世界,真有天地玄黃、宇宙洪荒之感,華夏畫苑,堪稱獨家”。雖然他只有小學文憑,但卻被清華大學、美國紐約圣若望大學、舊金山大學等國內(nèi)外眾多大學邀請去講課,并受李可染院長聘請,成為中國畫研究院首批畫家,后又被推選為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中國美協(xié)理事、文化部僑聯(lián)主席、中國華僑文學藝術家協(xié)會會長,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等。 葉淺予與孫大石同為中國畫研究院畫家,兩人關系相處十分融洽。孫大石在日記中多次提到與葉先生的接觸情況:“我所熟悉的漫畫界三個人——豐子愷、張樂平、葉淺予都是浙江人,他們?nèi)私^對三種性格。豐子愷屬于文人漫畫家,張樂平是純漫畫家,而淺予老兄兩者兼之……”“今天再次去醫(yī)院看望已88歲的淺予老兄,他身體狀況已很糟糕,但他還很樂觀的對我說:‘最近幾天我又死了一回,看來閻王爺真的在叫我了……’” 1995年5月8日,葉淺予這位自強不息的藝術大師在北京去世,留下了“我只要能走一千步,就要回桐廬”的遺憾。孫大石對老畫友的離去,悲痛萬分,徹夜難眠,他含淚寫下一幅挽聯(lián),以表無限懷念之情: 傳道釋惑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 治學嚴謹藝術獨創(chuàng)為一代宗師 ——“野生動物”孫大石敬挽 |
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