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高唐之八大景
發(fā)布時間:2011/6/23 15:53:18 來源:轉(zhuǎn)載 瀏覽次 作者:佚名
古高唐之八大景
古高唐八景有馬灣曉月、浮圖映日、高閣凌云、鄭橋漁歌、南寺鍾聲、爵堤雪影、龍井清泉和漯水秋風(fēng)等。后由于漯水不存,又以唐寺棉市取代。
【馬灣曉月】“馬灣”即“馬頰河”。它流經(jīng)高唐的時候有水曲折流出,形成黑龍和白龍兩個水潭。每當(dāng)有下弦月出現(xiàn)時,月影映射到水面上,月亮和月光就在水面上浮蕩,稱為高唐八景之一。
【浮圖映日】“浮圖”是塔的別稱。高唐有一個很有名的佛教寺院大覺寺。有十三級佛塔一座,高三十六丈,高聳入云,耀眼生輝。傳說是唐代尉遲敬德所建,清道光九年(1828年)地震時傾斜,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倒塌,現(xiàn)正著手重建工作,此也稱作高唐八景之一。
注:浮圖為梵文的音譯,為佛陀的舊譯。又譯為:浮陀、浮屠等。古人稱佛教徒為浮屠。佛教為浮屠道。中國佛教徒多將浮屠視為佛塔。這是因?yàn)榘逊鹚@堵波(stupa)誤譯為浮屠而造成的,窣音:蘇。如“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”。
【龍井清泉】“龍井”在高唐城東北二十里的古堤下,今已不存,古時泉水清澈,常用不涸,成為高唐八景之一!痘皲洝酚涊d:唐僖昭兩朝時,魏州人羅宏信投寄高唐田氏,田氏撫愛如子。一日,羅宏信疏浚井,忽有一龍自井出,此時雷雨交加,眾皆驚悸,羅宏信自井中出,神色自若,竟然無恙,此后人稱“龍井”。羅宏信曾任節(jié)度使,后封臨清郡王、豫章郡公、北平王,世稱魏州博天大將軍。
【高閣凌云】“高閣”亦稱“奎光閣”或“鼓樓”。明朝景泰二年時,即1451年,由知州趙玉始建。后來年久失修而廢棄。清朝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,知州談榕重建,并鑄造一口大鍾懸在上面。百姓稱呼它為談公樓。道光十三年(1833年)新任知州徐宗干又修,奉斗奎于上,又更名為“奎光閣”。成為高唐八景之一。
【鄭橋漁歌】“鄭橋”在高唐境內(nèi)的馬頰河上,也叫張家橋。鄭橋漁歌或鄭橋捕魚,場面繁鬧而動人,成為高唐八景之一。
【南寺鍾聲】是指高唐東南的大覺寺,該寺唐代創(chuàng)建,明洪武、成化年間相繼重修。永樂年間住持曾在寺前立草舍三間,凡南來北往路過高唐又身染疾病的人,都留在這里住下,并給湯藥治病。夏天就設(shè)下瓜果,周濟(jì)饑渴的人。一直這樣做很多年。后來的住持僧人佛號玉巗教化民眾,重修寺院,帶領(lǐng)眾僧伐木,運(yùn)石,前建大門,中建大雄寶殿,后邊修法堂,東邊建觀音堂,西建禪房。殿內(nèi)重塑佛像,真是金碧輝煌,幡幢隱映,鍾鼓相互設(shè)置,外側(cè)繞院墻植樹。永樂15年明成祖北巡,駐高唐,賜住持“神僧傳經(jīng)”。正德年間,又建千佛殿和千佛閣,非常壯觀,成為高唐一大觀瞻之處。
高唐大覺寺已經(jīng)重建,在魚丘湖東南湖畔。
【爵堤雪影】古代高唐有“爵堤”,隆冬時節(jié),瑞雪披被,銀裝素裹,美麗動人,所以“爵堤雪影”又稱“爵堤雪浪”或“爵堤晴雪”,列為古高唐八景之一。
【漯水秋風(fēng)】高唐縣古有漯水、鳴犢河、馬頰河、徒駭河、趙王河、唐公溝、宮公溝等。由于受黃河決口和改道影響,漯水、鳴犢河、趙王河已經(jīng)干涸或絕跡,現(xiàn)在的徒駭河是古漯水和黃河故道漸變而成。古漯水流經(jīng)高唐,秋風(fēng)生涼,水多潦溢,古列為高唐八景之一。
【龍井清泉】“龍井”在高唐城東北20里的古堤下。有泉水清澈,常用也不會干涸,成為高唐八景之一。
【唐寺棉市】(也叫秋成棉市):高唐種植棉花較早,明代,棉花市場已成為朝廷向當(dāng)?shù)剞r(nóng)民征收的主要實(shí)物。清朝,棉花種植又有發(fā)展。棉花市場進(jìn)一步繁榮,在城南大覺寺周圍形成堆玉鋪雪的大棉花市場,成為高唐八景之一。
清康熙年間,鄧漢議作《秋成棉市》詩:“秋村棉絮落紛紛,入市千堆映夕曛。門比峨嵋山后雪,多于宏景嶺頭云。用添上女三冬足,功報耕耘一歲勤。紡織有聲能不斷,弦歌何必滿城聞。”